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本澳新聞
  • 要聞
  • 兩岸觀察
  • 華澳人語
新聞
  • 宜透過官委途徑補強葡裔法界人士的不足
  • 宜透過官委途徑補強葡裔法界人士的不足
  • 國家安全及信息安全的利益高於一切利益
  • 國家安全及信息安全的利益高於一切利益
  • 「蒙藏委員會」併進港澳處是打臉蔡英文
  • 「蒙藏委員會」併進港澳處是打臉蔡英文
  • 捍衛主權「硬的更硬」,嘉惠同胞「軟的更軟」
  • 捍衛主權「硬的更硬」,嘉惠同胞「軟的更軟」
  • 雙選舉年兩位昔日「票王」情歸何處?
  • 雙選舉年兩位昔日「票王」情歸何處?
  • 從「租務法」難產中應得到的幾個啟迪
  • 從「租務法」難產中應得到的幾個啟迪
  • 習主席關懷港澳居民 國民待遇一家親
  • 習主席關懷港澳居民 國民待遇一家親
  • 「智城合約」基於國家安全可以豁免公開競投
  • 「智城合約」基於國家安全可以豁免公開競投
  • 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換屆將會出現新氣象
  • 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換屆將會出現新氣象
  • 智慧城市有助提高效率品質宜做好宣導工作
  • 智慧城市有助提高效率品質宜做好宣導工作

加強青少年愛國愛澳教育還得清除干擾

2017-03-17 10:42
  在今次全國「兩會」中涉及港澳政治事務的部份,除了首次在《政府工作報告》、《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和《全國政協常委會報告》中首擎反「港獨」大旗之外,就是強調必須加強對港澳青少年的愛國和愛港、愛澳教育工作。
  其實,愛國教育的良窳,在很大程度上也與反「港獨」相關。實際上,從「驅蝗」、「佔中」等系列帶有「港獨」意識,及某些激進青年在立法會議員宣誓時做出「辱華」言行的醜行看,香港一些青少年對中國內地出現一種極端的認識,他們長期受到反共人士的思想灌輸,導致對國家毫無感情,並輕蔑中央政府。因此,反「港獨」就必須首先增強青少年對國家的瞭解,要想方設法讓青少年清楚認知真正的中國,認識今日強大崛起的中國,特別是打貪反腐之後的中國。同時也要認識中國歷史、民族的自尊心、愛國心。倘在對青少年的愛國愛港教育工作缺位及錯位,「港獨」問題就將難以根除。這是千秋大業的工作,必須加大對青少年的愛國愛港教育的力度,不但在學校進行,也需在學校以外的場合進行。讓更多的青少年親自到內地看看,以消除他們對祖國內地的負面認知。
  在我們澳門,同樣也應如此。特別是透過這幾年發生的一系列事件,包括有激進青少年東施效顰地進行「公投」活動,鼓吹「自決權」,意圖篡奪澳門大學學生會的領導權,懸掛標語以圖佔領大學的輿論高地,某些教職人員利用講課機會荼毒學生,甚至以加減分來鼓勵學生參與社運活動或懲罰不參與社運活動等。這就更為凸顯對青少年進行愛國愛澳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而且也向人們敲響警鐘,必須吸取過去有一段時間放鬆這項重要工作的教訓。
  當然,要說澳門放鬆了對青少年的愛國愛澳教育,並不完全符合事實。實際上,特區政府的行政架構中,就專設青年事務行政主管部門,並與教育行政事務主管機構合署辦公,是為教育暨青年局。也設置了青年事務委員會,並開辦了不少青少年活動中心等。各主要民間社團都普遍設立青年委員會,更有不少以青年為主體及宗旨的團體。澳門基金會每年向各界社團撥出的資助,有不少是以青少年教育活動為標的。但可能是方式方法不得要領,而致動機與效果並不統一。
  其中一個最明顯的例子,是近年來到台灣升大讀書的人數急升,甚至還竟然高於到內地升大讀書的人數。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如果說,在「文革」結束後,內地高校恢復招收港澳學生的頭幾年,由於十年「文革」導致教授隊伍斷層,新任教師因是工農兵學員出身而底子不足;而在台灣方面。大多數教授是從外國尤其是美國深造歸來執教,學術水準相對較高,甚至因而由教入仕,如馬英九、蔡英文、連戰、江宜樺在踏入政壇前都是大學教授。兩相比較下,在當年的「公務員本地化」浪潮中,在台灣畢業者的競爭能力比內地畢業者較高,因而導致不少高中畢業生更樂於赴台灣升大,這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在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後,大批從外國深造的學者返回內地執教,學術水準和施教技巧都迅速提高,甚至趕超台灣,而且內地高等院校的國際視野較為廣闊,也與國際知名學府建立互助關係,經常能夠與國際知名教授或研究機構合作,使得學生們的思路較為寬廣。再加上大陸的學生大多是經過艱苦的高考才能獲得錄取,部分來自貧寒家庭以至農村的學生,希望能憑藉優秀的學業成績,畢業後獲得外企或大型國企錄用,以改善自己及家人的生活,也就刻苦學習,澳門學生在這種環境氛圍中容易受到熏陶感染。而台灣地區實行高校擴編升等後,卻面臨家庭少子化等問題的衝擊和困擾,因而濫收學生,相對之下校園的學習風氣也就並不刻苦,澳門生多少也受到其影響。但在這種情況下,竟然近年來赴台就讀者多於到內地升大者,甚至還出現「紅底學校」的高中畢業生踴躍前往台灣升大的不正常情況。為何會如此?除了是台灣當局對港澳生實施學費優惠,及錄取「加分」的獎勵措施,而內地高等學校在所謂教育改革之後,取消免受學費優惠政策之外,是否也與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尤其是「紅底學校」本身對高中畢業生的升大輔導不足有關?
  其實,以「兩岸一家親」的態度衡量,尤其是在國民黨執政期間,澳門畢業生前往台灣升大,問題不大。但在「太陽花學運」尤其是在民進黨上臺後,就有問題了。何況,所謂「天然獨」的本地生對港澳生的誘導或氣壓情況頗為嚴重,這可能會導致部分學生學成返澳後,為「反對派」隊伍注入「新鮮血液」。因此,內地各地大學對澳門擴大招生,並增加保送名額,是正確的做法。
  這還不足夠,還有畢業後的繼續學習,尤其是愛國愛澳教育的工作必須緊貼地跟上。而且形式要更多樣更活躍,並適合澳門青年的思維和興趣,尤其是就業晉升的實際需要。
  但從有人跳出來干擾及反對。比如,有人批評澳門特區政府邀請內地權威機構合作編寫品德與公民教材,及邀請內地出版社代表來澳門解說。其實,在澳門特區各相關領域,如城市規劃研究、輕軌及大橋的興建等,在澳門本身的技術力量單薄的情況下,邀請作為「一國」母體的內地予以援助,是很正常的事情。因而與內地合作編寫品德與公民教材,正常不過。何況,既然是含有「愛國」的內容,當然由內地的權威教材機構編寫,更為對口貼切。但昨日有曾在台灣參與「小英青年軍」活動,畢業返澳的「政治活動家」,撰文攻擊。可能他們已預感到,台灣的民進黨在爭奪澳門下一代時,遇到了強勁的對手,更將會損害他們的選舉利益,使他們的票源大幅流失。當然,更是與他們的思維定勢相扞格,因為內地權威教材機構編寫的愛國愛澳教育教材,「衝擊」他們意圖以「公投」及「自決」活動來割斷澳門與內地的關係的圖謀。
  同樣是在昨日,也是同一批人,起勁地批評高教辦推出的「大學畢業生語言培訓利息補助計劃」,其中的普通話項目,只限去內地,不包括台灣。可見這些人對在拒絕承認「九二共識」及其「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核心內涵的民進黨管治的台灣地區,而且「教育部長」是由「台獨」分子出任的教育事業,懷有很深的情感。
  實際上,就是這批人,當高教辦嚴格執行一個中國原則,在政府資訊載體上刪去台灣地區的學校凸顯「兩國論」的「國立」二字時,就如如喪考妣,跳得老高。另外,為了區區十來個持葡國護照前往台灣讀書的澳門華人學生的比照「僑生」利益,竟然迫使由「台獨」人士掌控的台灣「教育部」,出臺了類似「兩國論」的行政法規,將澳門視為「外國僑居地」,抵觸《港澳兩岸條例》將澳門地位訂定為既是大陸的一部分,但又有別於大陸地區的「第三地」的定位,及違背台灣當局對港澳事務不再由「外交部」管轄,改歸陸委會主理的決策。
  對於這種種妨礙愛國愛澳教育的干擾行為,必須堅決抵制,並逐步清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