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本澳新聞
  • 要聞
  • 兩岸觀察
  • 華澳人語
新聞
  • 宜透過官委途徑補強葡裔法界人士的不足
  • 宜透過官委途徑補強葡裔法界人士的不足
  • 國家安全及信息安全的利益高於一切利益
  • 國家安全及信息安全的利益高於一切利益
  • 「蒙藏委員會」併進港澳處是打臉蔡英文
  • 「蒙藏委員會」併進港澳處是打臉蔡英文
  • 捍衛主權「硬的更硬」,嘉惠同胞「軟的更軟」
  • 捍衛主權「硬的更硬」,嘉惠同胞「軟的更軟」
  • 雙選舉年兩位昔日「票王」情歸何處?
  • 雙選舉年兩位昔日「票王」情歸何處?
  • 從「租務法」難產中應得到的幾個啟迪
  • 從「租務法」難產中應得到的幾個啟迪
  • 習主席關懷港澳居民 國民待遇一家親
  • 習主席關懷港澳居民 國民待遇一家親
  • 「智城合約」基於國家安全可以豁免公開競投
  • 「智城合約」基於國家安全可以豁免公開競投
  • 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換屆將會出現新氣象
  • 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換屆將會出現新氣象
  • 智慧城市有助提高效率品質宜做好宣導工作
  • 智慧城市有助提高效率品質宜做好宣導工作

將發展口岸經濟提升到頂層架構設計層次

2017-06-05 05:01
  上周五舉行的旅遊發展委員會二零一七年度第一次全體會議,提出了「口岸經濟」的口號。其中的「交通、基建及航空事務專責小組」,更是關注到港珠澳大橋工程進度、灣仔口岸,以及機場周邊填海區的環境問題,並提出優化通關模式及發展口岸經濟的建議。各個專責小組均希望政府各部門間加強協作,制訂實施更多有利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以推動澳門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
  「口岸經濟」的定義,有廣義的和狹義的兩種。廣義的「口岸經濟」,其定義是指以口岸為載體,以進出口貿易和加工貿易為基礎,圍繞口岸物流、人流、資金流、信息流等形式的多行業、多部門、多層次、多環節、多功能、分工協作的複合型經濟,涵蓋了口岸及口岸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進出口貿易、經濟技術合作、服務行業、進出口加工業等,具涉外性、關聯性、牽動性、層次性等特點。通過人力流、資金流、物質流、信息流等經濟元素雙向反饋而帶動貿易、加工、倉儲、經濟技術合作、電子商務、旅遊購物、商貿金融、交通及服務行業、基礎設施建設等經濟活動發展,從而顯現整體功能的經濟系統。
  為此,國務院於二零一五年四月間印發《國務院關於改進口岸工作支持外貿發展的若干意見》,《意見》要求,改進口岸工作、支持外貿發展,推動口岸經濟發展。《意見》明確規定,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在現有基礎上再取消下放一批涉及口岸通關及進出口環節的行政審批事項,全部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具體措施有:改進口岸通關服務,加強口岸執法政務公開的系統性、及時性,進一步規範和公佈通關作業時限;清理規範收費,堅決取締進出口環節違規設立的行政事業性收費,進一步規范進出口環節經營服務性收費,切實減輕外貿企業負擔等。現在,中國大陸周邊的口岸,包括海路口岸和陸路口岸,還有空路口岸等,都在大力推動發展口岸經濟,其中又以中國與俄羅斯、越南等鄰國交界的口岸,雙邊貿易發展得紅紅火火。
  然而,雖然按照《澚門基本法》規定,澳門特區享有「自由港」特殊優惠貿易政策,但畢竟因為澳門沒有「深水港」,而未能充分發揮及利用此優惠政策。不要說是本身沒有出口工業可供推動發展口岸經濟,就連轉口貿易也是很微。而《粵澳合作框架協議》關於「支持探索湛江深水港與澳門自由港對接合作」的規範,卻又一直沒有付諸實施。因此,旅遊發展委員會所提出的「口岸經濟」的口號,看來並非是之以口岸貿易為主的廣義定義,而是狹義的「口岸經濟」。
  實際上,從「口岸經濟」的口號是由旅遊發展委員會尤其是旗下的「交通、基建及航空事務專責小組」提出,而不是由經濟發展委員會提出,就可知其定義,僅是狹義的「口岸經濟」,亦即是指以口岸為依托,以推動旅遊經濟為目的,以活躍豐富口岸設施內的商品交易,以出入境旅客為主要服務對象的「過路經濟」。就此而言,珠海拱北口岸的地下商場,就是一個成功的典型。
  現在,隨著港珠澳大橋珠澳口岸人工島各項設施的建設到了最後衝刺的階段,珠海市有關當局正在密謀發展人工島珠海口岸的「口岸經濟」。項目建成後,將成為粵港澳區域乃至南中國地區的又一強大引擎。屆時,口岸中心商業區、配套商業區等綜合建設項目,將在創新合作模式、探索社會管理等方面先行先試,為城際發展融通增添強大動力。待項目完成後,珠澳口岸將成為集交通、管理、服務、救援和觀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運營中心。
  與澳門同是實行「一國兩制」的香港,也在謀劃發展「口岸經濟」,提出在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興建酒店及大型購物商場等商業設施的可行性,並傾向地下發展。香港特區政府指出,口岸人工島作商業發展,可以其獨特地利優勢發展「橋頭經濟」,並可與機場、亞洲博覽館、機場島北商業區、機場三跑道與大嶼山其他旅遊及商貿點,產生協同效應,預計商業發展規模約為數十萬平方米。港珠澳大橋通車後,口岸將有零售及餐飲設施滿足過境需要,令旅客未必需要離開口岸,將有助香港提升接待旅客的承載力及創造就業機會。
  即使是因為港珠澳大橋是「單丫」設計而導致未能「分一杯羹」的深圳,也設法「堤內損失堤外補」,密集推進口岸升級重建。繼日前宣佈皇崗口岸即將進行重建後,官方再度透露,羅湖口岸片區也將改造升級,有望進行重建,並將研究羅湖口岸、文錦渡口岸、蓮塘口岸地下連通可行性,打造口岸經濟帶。羅湖區的「一河六圈三帶」建設,將對標芝加哥河,開展佈吉河二、三期規劃設計,打造集文化、休閒、商業、生態等功能價值於一體的黃金水岸。引進有實力的品牌企業,以PPP模式推進東門、水貝等重點商圈改造提升。
  這種「口岸經濟」,不但可以推動整體經濟發展,而且還具有一項「疏導旅客」的功能。倘澳門也能引進,就可使不少鄰近地區的「自由行」旅客,不用進入澳門市區就可滿足其購物的需要。實際上,這些「常客」頻密到澳門,並不是為了到大三巴等地遊覽,更不是為了進入賭場「小賭可怡情」,而是購買內地尚沒有,或有但須打稅的貴重商品。因此,他們只要能在口岸就夠到所需的商品,就不必要進入市區,可在一定程度上疏導每逢節假日市區「遊客塞爆」的現象。
  然而,直到如今,仍然未有聽到澳門特區政府利用港珠澳大橋澳門口岸區發展「口岸經濟」的消息。相比之下,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的澳門特區,竟然「輸」給了實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珠海,寧不汗顏乎?至少也應是「年晚煎堆,人有我有」,更遑論要充分發揮「一國兩制」的優越性了。
  其實,更讓人「無顏面見江東父老」的是,已經開幕使用的氹仔北安客運碼頭,比國際機場候機樓還要大上好幾倍的候船大廳,竟然完全沒有商業店鋪,就連正常的的旅客服務等設施也是付諸厥如!
  現在,有所作為的旅遊發展委員會終於提出了「發展口岸經濟」的口號,但偏偏旅遊發展委員會的上級主管單位--社會文化司,並不主管經濟,更不主管口岸,而主管經濟及口岸的司級部門卻可能是「睬你都傻」,寧願「少做少錯,不做不錯」。因此,社會文化司司長還須將「發展口岸經濟」的建議,提交到行政長官崔世安仿照習近平主席「頂層架構設計」而設立的「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委員會」去,可能才會得到落實。
  首先,應當立即將氹仔北安客運碼頭的「口岸經濟」搞起來,充分利用其龐大的面積,打造集文化、休閒、商業、生態等功能價值於一體的黃金口岸,以零售及餐飲設施滿足過境需要,令旅客未必需要離開口岸就可滿載而歸。據說,這座「大白象」每年的保護營運費一億多元,怎麼樣也應充分利用其空間發展「口岸經濟」,彌補這份開銷。
  緊接著,港珠澳大橋的澳門口岸,可以參考珠海及香港的方式,進行「口岸經濟」建設。當然,也應要有澳門自己的特色。
  隨後,就是粵澳新通道口岸了。由於受當地環境所限,在口岸門外將難以發展「口岸經濟」,但可將「口岸區」外延。比如,現在人們正在討論的狗場土地利用問題,可以在保證教育、社會福利等社會公益用地的同時,撥出部份土地作發展「口岸經濟」所用,專供經該口岸入出境的旅客購買各種商品及享用服務消費。甚至粵澳新通道口岸的交通樞杻也設於此,巴士車站、的士站及發財巴上落客處等,安排於此,再以自助行人通道與口岸聯絡,解決口岸前迴旋餘地不足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