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本澳新聞
  • 要聞
  • 兩岸觀察
  • 華澳人語
新聞
  • 宜透過官委途徑補強葡裔法界人士的不足
  • 宜透過官委途徑補強葡裔法界人士的不足
  • 國家安全及信息安全的利益高於一切利益
  • 國家安全及信息安全的利益高於一切利益
  • 「蒙藏委員會」併進港澳處是打臉蔡英文
  • 「蒙藏委員會」併進港澳處是打臉蔡英文
  • 捍衛主權「硬的更硬」,嘉惠同胞「軟的更軟」
  • 捍衛主權「硬的更硬」,嘉惠同胞「軟的更軟」
  • 雙選舉年兩位昔日「票王」情歸何處?
  • 雙選舉年兩位昔日「票王」情歸何處?
  • 從「租務法」難產中應得到的幾個啟迪
  • 從「租務法」難產中應得到的幾個啟迪
  • 習主席關懷港澳居民 國民待遇一家親
  • 習主席關懷港澳居民 國民待遇一家親
  • 「智城合約」基於國家安全可以豁免公開競投
  • 「智城合約」基於國家安全可以豁免公開競投
  • 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換屆將會出現新氣象
  • 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換屆將會出現新氣象
  • 智慧城市有助提高效率品質宜做好宣導工作
  • 智慧城市有助提高效率品質宜做好宣導工作

澳門自由港政策能否幅射到大灣區各城市?

2017-06-27 04:47
  今日是澳門特區政府是《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進行為期十五天的諮詢工作的結束期。此前,澳門特區政府依託國家級民間智庫和澳門的學術研究力量,通過專項研究報告、專題實地調研、專場論證會議等各種形式,廣泛收集分析社會各界意見建議。特區政府各部門深入開展研究,舉行多輪跨部門工作研討,並且組建跨領域專門調研團隊,陸續前往大灣區內有關城市開展深度調研,並調動各方資源、透過多元方式,積極做好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的基礎工作,主動謀劃、積極作為,確保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有效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而在諮詢工作期間,除了是特區政府政策研究室等有關部門密集地舉行多場以界別為主的座談會之外,澳門各界社團再次充分發揮澳門「社團社會」的優勢,積極參與,出謀獻策,尤其是智庫社團,不管是「老牌」的還是新興的,都紛紛舉行內部研討會,認真細緻地進行研討交流,並彙整成建議書呈交特區政府。相信,相關部門在未來的幾天時間內,將會「戙起床板」梳理整合所收集到的意見及建議,並將之歸納提煉出具有澳門特區官民政治智慧的真知灼見。
  如此緊急,估計是要趕及向習近平主席匯報。實際上,習近平主席這次南下,除了是出席慶祝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大會暨第五屆香港特區政府就職儀式,及檢閱解放軍駐港部隊和視察香港建設及民情之外,還將在廣東主持審查《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的會議,並聽取廣東省、香港特區和澳門特區行政首長的匯報。或許,習近平主席將會在這次會議上拍板定調,並決定將之寫進中共「十九大」的報告。
  自習近平出任國家最高領導人並成為中央「核心」之後,推動國家和人民「強起來」的各項重大規劃,就不斷地有序地予以公佈,並全力推行。以前是「兩個一百年」的「中國夢」,後來是走向世界的「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和「亞投行」。今年則是「千年大計」,在北方是「雄安新區」,南方則是「粵港澳大灣區」。這兩者所承載的意義及承擔的任務不同。「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後,在全國人民普遍「富起來」的「量」的基礎上,突出了「質」的突破發展,從中國改革開放先行的地方開始,進行現代城市群的建設,與西方的「灣區」城市群相媲美以至是是超越。我們的祖國,已經從上世紀的「第三世界」國家,在改革開放中一躍成為「中產小康」國家,現在又「快馬加鞭不下鞍」,在局部地區進行「都市型城市群」的實驗,並以此推廣到全國有條件的地區去,按照各地的不同具體條件,發展出各種的城市群模式。這與內地某些山區的「精準扶貧」同步前進。
  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的內地城市,一共有九個,再加上香港和澳門特區。但每個城市的形態和特點都各自不同,而且與「舊金山灣區」、「東京灣灣區」是在單一社會制度以至是位於同一行政區域內相比,「粵港澳大灣區」不但是分屬於三個不同的省級行政區劃,而且還因「一國兩制」而實行不同的社會和政治制度,甚至連法律體系都不一樣——在中國境內的一個區域竟然實行英美法系亦即海洋法系,從而形成在「粵港澳大灣區」內,竟然有三個法域地區。另外,香港、澳門是省級行政區劃;廣州、深圳是計劃單制市,是副省級行政區域;其餘七市是地級市。本來,珠海市也是虛化性的副省級市,以其市委書是廣東省委常委來體現之,但今次廣東省黨代會沒有安排珠海市委書記參加省委常委選舉。不過,怎麼也是經濟特區,並帶領著一個享受廳級行政權限的橫琴新區。在社會制度不同,行政區劃層級也不盡相同的各個城市之間,進行融合,難度可能會較大。不過,「改革開放」就是要打破陳規,相信大灣區內的官員們,能夠研究出一個妥適的辦法來。
  有人將「粵港澳大灣區」簡單化地形容為「同城化」,其依據是隨著各城市間的城市軌道交通四通八達,港珠澳大橋和深中大橋的建成通車,大灣區各城市都將連成了一片,幾乎形成一小時或兩小時生活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融成一片。但必須注意的是,要維護「一國兩制」方針政策,融成一片主要是在生活及生產上的,政治和社會制度還是有所區別,否則就是「一國兩制」呈現另一種形式的「變形、走樣」了。
  何況,就是在同一種社會制度之下的廣東九城市,也都具有各自不同的地域特點及發展方向,不會也不能千篇一律,否則就不能凸顯「大灣區」的互補性了。再加上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的香港、澳門特區大灣區內各城市的差異性就更大,應當在保持以至強化各自的特性的同時,進行互補。
  澳門的特色,除了是正在建設「世界旅遊休閑中心」及「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平台」之外,其實還應大有潛力可挖。實際上,澳門特區最大的優勢——「自由港」,就未能充分利用,甚至已經是被各級官員及普通民眾所遺忘。
  根據《澳門基本法》第一百一十條規定,「澳門特別行政區保持自由港地位,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不徵收關稅。」所謂「自由港」,就是對進出口商品完全免除關稅或基本上不徵收關稅,不實行貿易管制的地方。
  按照澳門現行作法,澳門僅對為數少的幾類商品徵收進口稅,其徵稅範圍大體上與香港相當,包括煙、酒、汽油、化妝品、飲料、機動車輛等等。不過,澳門對進口商品徵稅的稅率比香港略低。由於澳門是一個資源貧乏的地區,從日常生活的糧食、蔬菜、飲用水、水果到工業品,基本上依賴進口,工業原料也靠進口。澳門所處的這種地位,決定了其對進出口商品基本上不徵關稅,也不實行貿易管制。而是堅持自由貿易政策,支持貿易自由化。
  按照基本法的這項規定,澳門特別行政區實行自由港政策,對進出口商品和貨物原則上不徵關稅,以保證貨物、資金的流動自由,維護澳門作為自由港的地位。對於少數進出口商品,澳門特別行政區可以依法規定予以徵稅。至於徵稅的範圍和幅度,可由澳門特別行政區自行決定。但不管怎麼說,容許對少部分進出口商品徵收關稅,並不改變澳門作為自由港的地位,並不違反澳門別行政區實行的自由貿易政策。
  但由於澳門沒有深水港,就白白地浪費了這個自由港的政策。這就是為何澳門開埠比香港早得多,而且兩地同是自由港,香港卻是發展得那麼快的原因,就是因為香港有深水港。自由港與深水港相結合,造就了今日獅子山下的不朽篇章。
  在此啟發之下,是否可籍著「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將澳門特區的自由港政策充分調動起來,輻射到廣東省的九個灣區城市中去,並借用珠海港、南沙港、鹽田港,還有規劃中的大廣海港等深水港,作為澳門自由港的進出境港口。其實,橫琴新區現在所實施的「比特區還特」優惠政策,就是澳門特區自由港政策的輻射。當然,還得遵守「WTO」的規定。因為在內地,是以整個中國大陸為幅員,以主權國家的地位成為「WTO」的成員,而「中國澳門」則是以非主權實體的地方單獨關稅區成為會員。兩個不同會員單位之間如何對接配合,就值得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