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本澳新聞
  • 要聞
  • 兩岸觀察
  • 華澳人語
新聞
  • 宜透過官委途徑補強葡裔法界人士的不足
  • 宜透過官委途徑補強葡裔法界人士的不足
  • 國家安全及信息安全的利益高於一切利益
  • 國家安全及信息安全的利益高於一切利益
  • 「蒙藏委員會」併進港澳處是打臉蔡英文
  • 「蒙藏委員會」併進港澳處是打臉蔡英文
  • 捍衛主權「硬的更硬」,嘉惠同胞「軟的更軟」
  • 捍衛主權「硬的更硬」,嘉惠同胞「軟的更軟」
  • 雙選舉年兩位昔日「票王」情歸何處?
  • 雙選舉年兩位昔日「票王」情歸何處?
  • 從「租務法」難產中應得到的幾個啟迪
  • 從「租務法」難產中應得到的幾個啟迪
  • 習主席關懷港澳居民 國民待遇一家親
  • 習主席關懷港澳居民 國民待遇一家親
  • 「智城合約」基於國家安全可以豁免公開競投
  • 「智城合約」基於國家安全可以豁免公開競投
  • 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換屆將會出現新氣象
  • 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換屆將會出現新氣象
  • 智慧城市有助提高效率品質宜做好宣導工作
  • 智慧城市有助提高效率品質宜做好宣導工作

應當挖掘整理及宏揚中共在澳門活動史

2017-07-11 05:32
  在「走進澳門中聯辦」活動的主題環節圖片展,簡單介紹了澳門中聯辦的歷史:一九四九年八月二十八日,柯正平先生受國家委派創辦澳門最早的中資機構——南光貿易公司。及後該公司分為南光公司、南光貿易公司。一九八七年九月二十一日,澳門南光公司更名為新華通訊社澳門分社,作為中央政府駐澳門代表機構。澳門回歸後,於二零零零年一月十五日,國務院決定將新華通訊社澳門分社更名為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簡稱「澳門中聯辦」),與外交部駐澳門特派員公署、解放軍駐澳部隊一起,成為中央政府駐澳門特區的機構。請特區政府為上述機構提供履行職責所必須的工作便利和豁免。同年一月十八日,該辦舉行掛牌儀式。而原來其中所承擔的新聞業務,由新華通訊社提請特區政府註冊的新華社澳門分社承擔,請特區政府為其註冊和開展工作提供便利。
  圖片展還展示了中聯辦的主要職能,包括聯繫外交部駐澳門特區特派員公署和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澳門部隊;聯繫並協調內地有關部門管理在澳門的中資機構;促進澳門與內地在經濟、教育、科學、文化、體育等領域的交流和合作。聯繫澳門社會各界人士,增進內地與澳門之間的交往。反映澳門居民對內地的意見;處理有關涉台事務;承辦中央人民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圖片展也展示了澳門中聯辦的內設機構,包括有:辦公廳、研究室、人事部、社會工作部、社團聯絡部(法律工作部)、協調部、文化教育部(青年工作部)、經濟部、公關部、警務聯絡部、台灣事務部、行政財務部、北京聯絡部、廣東聯絡部、珠海聯絡部。
  由於這個圖片展主要是介紹中聯辦,並不是介紹其前身——澳門新華社以至南光公司,因而點到即止。實際上,展出的內容,除了本文第一段所述的歷史,及南光公司、澳門新華社、澳門中聯辦的銅牌的之外,其餘的全部是二零零零年一月澳門新華社更名為澳門中聯辦及此後的事跡,就連歷任主任介紹也是從王啟人開始,到白志健、李剛,及現任的王志民。此前在澳門新華社任職的周鼎、郭東坡,更早時南光公司的曾谷(此前還有他人?)鄭華、李耀祺等,都沒有提及。
  既然這個活動的稱謂及主題是「走進澳門中聯辦」,當然其展示的內容就是以澳門中聯辦為主。而且其主要內容也是在澳門回歸後,中聯辦在履行中央所賦予的職責,並透過其工作體現中央對特區享有全面管治權,因而這樣的布展安排當然是有其理由。
  不過,對歷史有興趣的人士,可能就並不滿足。十多年前,全國政協文史委員會專程來澳,進行徵求歷史資料的工作。筆者在座談會上就提出,趁著柯正平先生仍然健在,搶救南光公司的歷史。或許,中聯辦或南光集團本身已有這樣做,但由於尚未公開出版,而未能為讓歷史迷及廣大讀者一讀為快。
  在香港,香港中聯辦的前身香港新華社,曾經有公開的史料書籍出版。那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有兩位曾經是香港新華社的高級職員,分別以「軒轅輅」的筆名和「梁上苑」的本名,撰寫了《新華社透視》及《中共在香港》的書稿,交由廣角鏡出版社公開出版。到香港回歸後,江關生所著的《中共在香港(一九四九——二零一二)》一書,由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出版。另外,也有一位「泛民」人土將其研究「香港中共歷史」的博士論文公開出版。雖然資料考究認真,但角度有所不同。
  而在澳門,雖然零碎的資料不少,但完整系統性的敘述,至今為止,尚未見有公開的出版物。目前,只能是從中共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等著,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澳門歸程》,趙艷珍著,珠海出版社出版的《珠澳關係史話》,左雙文著,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華南抗戰史略》,及李葆定、馮彩章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柯麟傳略》,魯陽、卓大宏、南草、梁芝媛著,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紅色醫生教育家柯麟傳》,澳門星光書店出版的《濠江風雲兒女》,還有一些何賢、馬萬祺、何厚鏵傳記中,管中窺豹。即使是澳門中聯辦編印的《祖國與澳門》一書,大部分資料也是來自上述的書籍。
  比較完整的敘述,還是長篇通訊《璀璨南光》,提到南光公司創建初期幾件驚心動魄的事蹟。包括南光公司創辦初期在支前司令部的領導下,支援廣州市解放、海南島解放和萬山群島解放,為北方解放區輸送糧食等短缺物資;搶運戰略物資支援抗美援朝戰爭;執行葉劍英命令,配合柯麟搶運「兩航起義」的物資。該長篇通訊還以說明作者筆名的方式,引用了筆者在本欄如下的一段文字:與香港的情況不同的是,在澳門的主要中方機構,都是柯正平發揮主觀能動性一手創辦起來的。——在早期香港的幾家中方機構,如香港新華社、華潤公司等,是分別由喬冠華、錢之光等人奉中共中央南方局的命令,攜帶資金到香港創辦的。而在澳門,則是柯正平奉東江縱隊指示到澳門開闢工作後,以個人在香港和澳門的經商所得,先後創辦了南光行、南通銀號、中旅社等商號,以經商為掩護,進行中共的地下工作的。在新中國成立後,他把上述商號都無條件奉獻給國家,使之成為中央或國務院的駐澳機構。澳門的幾個主要的傳統愛國愛澳基層社團組織——街坊總會、工會聯合會、婦女聯合會、澳門學聯等,也是柯正平領導創建。筆者的這段文字被《璀璨南光》所引用,等於是筆者的這一分析及論述,已經獲得證實及認可。
  正因為香港中聯辦最早的前身,是簡稱為「八辦」的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因而香港中聯辦駐廣東聯絡部的代號,就叫做「八辦」,以表達對當年的光輝歲月,及潘漢年、廖承志、方方等先賢的敬重和懷念。而在中共港澳工委尚未分家之前,澳門新華社就是與香港新華社共用了這個也叫「八辦」的廣東聯絡部。一九九二年港澳工委分家後,澳門新華社的廣東聯絡部才獨自設置,代號為「十五辦」。
  筆者較早前接待內地的一位地方黨務官員,他對一種現象百思不解,頗為迷惑:中共是全國的執政黨,香港和澳門是中國中央政府管轄的地方,為何中共在香港和澳門就成了「地下黨」,不能公開,甚至遭到「港獨」勢力的侮辱咒罵?筆者只能說這是實行「一國兩制」的需要。筆者還回憶了當年的一個情況,在中共「十三大」召開時,中新社報導了港澳工委出席中共「十三大」的代表名單(包括澳門代表),引起了軒然大波,據說這位記者受了處分。
  其實,公開中共組織在澳門特區的存在,公開澳門中聯辦就是中共澳門工委,公開澳門中聯辦的職責編制,以至公開中共「十九大」澳門代表的名單,這不但是強調在中國共產黨是包括澳門特區在內的全國的執政黨的需要,也是體現中央對澳門特區享有全面管治權的需要。以史為鏡,證明在回歸前,中共一直在領導著澳門同胞進行鬥爭,並展開統一戰線的工作,引導澳門同胞心懷祖國,心向中央。回歸後,在「一國兩制」條件下,中央、內地從事澳門工作的機構及幹部隊伍,依照國家憲法和基本法行使中央管治特區(包括處理中央、內地與特區關係)的憲制權力,不干預特區自治範圍內的事務。這是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統一及安全的利益的需要,也是中央政府的政策決定能夠順利地在特區實施的保證。
  因此,整理一份完整的南光公司—澳門新華社—澳門中聯辦的發展史,很有必要。除了是南光公司歷史之外,還有成立前的中共活動史,包括此前的中共澳門特委等先後各種不同的黨組織,還有柯麟先生受中央委派來澳門進行「潛伏」鬥爭的歷史等,都應當進行挖掘整理。這對於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將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