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本澳新聞
  • 要聞
  • 兩岸觀察
  • 華澳人語
新聞
  • 宜透過官委途徑補強葡裔法界人士的不足
  • 宜透過官委途徑補強葡裔法界人士的不足
  • 國家安全及信息安全的利益高於一切利益
  • 國家安全及信息安全的利益高於一切利益
  • 「蒙藏委員會」併進港澳處是打臉蔡英文
  • 「蒙藏委員會」併進港澳處是打臉蔡英文
  • 捍衛主權「硬的更硬」,嘉惠同胞「軟的更軟」
  • 捍衛主權「硬的更硬」,嘉惠同胞「軟的更軟」
  • 雙選舉年兩位昔日「票王」情歸何處?
  • 雙選舉年兩位昔日「票王」情歸何處?
  • 從「租務法」難產中應得到的幾個啟迪
  • 從「租務法」難產中應得到的幾個啟迪
  • 習主席關懷港澳居民 國民待遇一家親
  • 習主席關懷港澳居民 國民待遇一家親
  • 「智城合約」基於國家安全可以豁免公開競投
  • 「智城合約」基於國家安全可以豁免公開競投
  • 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換屆將會出現新氣象
  • 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換屆將會出現新氣象
  • 智慧城市有助提高效率品質宜做好宣導工作
  • 智慧城市有助提高效率品質宜做好宣導工作

大灣區建設必須準確把握好幾個關鍵詞

2018-08-23 09:30
  兼任「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組長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在該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上的重要講話,除了是強調「粵港澳大灣區」是習近平主席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戰略,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舉措,也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之外,還提出了「四個維度」、「五個戰略地位」、「六個原則」,及「兩個建設好」的關鍵詞。這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必須的重點。這是堅持「理論先行」,突出「理論指導」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只有學通弄懂習近平主席在中共「十九大」報告有關港澳工作的方略中的論述,並使用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實踐上,才能瞄準目標,把握好方向,從而加快進度,提升效率,達成目標。
  堅持「一國兩制」,推進祖國統一,是習近平主席在中共「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十四個治國理政方略之一。其中在經濟建設及區域合作方面,習近平提出,香港、澳門發展同內地發展緊密相連。要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注:這是該項目提出十三年來,首次列入中央文件)等為重點,全面推進內地同香港、澳門互利合作,制定完善便利香港、澳門居民在內地發展的政策措施。
  而韓正提出的「四個維度」、「五個戰略地位」、「六個原則」及「兩個建設好」等關鍵詞,就是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倫理闡釋。其中,「四個維度」一是推動高質量發展、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二是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構建與國際接軌的開放型經濟體系,建設高水平參與國際經濟合作的區域;三是優化區域功能布局,把珠三角地區做強,帶動周邊地區發展;四是豐富「一國兩制」實踐,為港澳發展注入新動能,為港澳居民特別是年輕人的發展拓展新空間、新機遇,保持港澳長期繁榮穩定。
  「五個戰略地位」是:第一,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有體制活力,亦有產業支撐,充分發揮港澳自由開放經濟體,與廣東改革開放排頭兵的優勢;第二,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瞄準世界科技和產業發展前沿,建成全球創新高地;第三,「一帶一路」建設及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對接融會的重要支撐區;第四,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要載體;第五,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大灣區將是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是高質量發展典範。
  「六個原則」則是,一、創新驅動,改革引領;二、協調發展,統籌兼顧;三、綠色發展,保護生態;四、放合作,互利共贏;五、共用發展,改善民生;六、「一國兩制」,依法辦事。韓正副總理說:這六項原則,前五項是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在大灣區建設中的具體體現。第六項是遵循「一國兩制」發展方針的要求,對大灣區建設極為重要。
  至於「兩個建設好」,則是韓正直接引述習近平的原話,那就是「我們既要把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地建設好,也要把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的香港建設好」。這既是治港治澳思想和方略的重要體現,也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全面深入及科學有序推進的重要實踐。
  如何結合好澳門特區的實際情況?澳門特區過去也曾參與了一些與內地各地地方的區域合作項目,那都是地方性的,或是由地方首長自發的;雖然在名義上也說「互惠互補」,但其實是內地各地希望能引進澳門特區的特殊政策,以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而「粵港澳大灣區」則是由習近平主席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戰略,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舉措,也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在把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地建設好的同時,也要把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的香港建設好。這才是真正的「雙贏」,並有利於澳門融入國家的發展。
  「歷史往往驚人地相似,但歷史向前發展發展的軌跡絕不會重複」。「粵港澳大灣區」的區域合作,與整整四十年前廣東省以「改革開放排頭兵」的姿態與港澳孩子,有著某些相似之處,但卻「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比四十年來改革開放的理論和實踐發生了質的飛躍,不單單止是經濟上的區域合作,而且還上升到在區域合作中共同奔向「兩個一百年」的偉大民族復興「中國夢」的理想王國。
  四十年前,時任中共廣東省委第一書記的習仲勛,經過調查研究,向中央打報告,希望中央能給廣東更大的支持,實行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在深圳和珠海兩市試辦「出口特區」,獲得鄧小平、谷牧等領導人的支持,並將之改名為「經濟特區」,鄧小平還囑咐習仲勳要「殺出一條血路」。從而使得廣東省尤其是經濟特區的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走在全國的前頭,形成「東南西北中,發財到廣東」的態勢。而改革開放的大潮也幫助澳門經濟走出絕境,廣東省以至全國的改革開放,吸引澳門居民返回內地投資設廠,以「三來一補」、「前店後廠」等方式,協助內地掘到經濟建設的「第一桶金」,讓內地能夠以擴大再生產積累到飛躍發展的雄厚資金,而澳門居民在融入內地的建設中,自己也得到更大的利益。這可以說就是第一波的「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或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初級階段」。
  而現在這一波的「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高級階段」,格局更大,國家不但提供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全面推進內地與香港、澳門互利合作的有利條件,而且更是提供了「一帶一路」的國際性互利合作條件,更有助於廣大「澳人」擴寬視野,走向世界,有所作為。盡管說,以澳門本身的財力、技術能力等,可能會稍嫌「實力不足」;但澳門卻擁有別處包括香港卻都沒有的「軟實力」,就是葡語優勢。澳門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已經建立「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平台」的有利條件,將其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戰略結合起來,就可使得「一帶一路」戰略更為延遠,達致更為深遠的腹地,參透更多的市場,從而獲得疊加效果。這就是「有澳門特色的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澳門透過「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表面上看來說屬於經濟建設領域,但實際上也同樣是屬於政治建設的範疇。根據政治經濟學的原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反作用於經濟基礎。兩者互相聯繫、相互作用的關係,成為上層建築適合經濟基礎發展狀況的規律。實際上,具體在「一國兩制」方針的實踐過程中,特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就是「維護中央對特區全面管治權與保障特區高度自治權有機結合」理念在經濟領域上的體現,也是為這個理念的鞏固發展提供堅實的經濟物質基礎,因而這個理念在經濟和政治兩大範疇,發生互相聯繫、相互作用的關係,當然更是互相促進。
  實際上,澳門透過「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項目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廣大「澳人」在「大河漲水小河滿」的實質性受惠中,更能深切地體認到「祖國好,澳門更好」到哲理,又反過來更主動更熱情地融入國家的發展大局,促成「澳門好,祖國更好」的循環,相輔相成,合二而一,並進而促使廣大「澳人」更為自覺地維護「一國兩制」方針,維護國家主權領土統一、完整和安全的利益,維護澳門特區保持長期繁榮穩定可持續發展的利益。這就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反作用於經濟基礎,兩者互相聯繫、相互作用的規律在澳門特區的現實反映。
(發自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