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本澳新聞
  • 要聞
  • 兩岸觀察
  • 華澳人語
新聞
  • 宜透過官委途徑補強葡裔法界人士的不足
  • 宜透過官委途徑補強葡裔法界人士的不足
  • 國家安全及信息安全的利益高於一切利益
  • 國家安全及信息安全的利益高於一切利益
  • 「蒙藏委員會」併進港澳處是打臉蔡英文
  • 「蒙藏委員會」併進港澳處是打臉蔡英文
  • 捍衛主權「硬的更硬」,嘉惠同胞「軟的更軟」
  • 捍衛主權「硬的更硬」,嘉惠同胞「軟的更軟」
  • 雙選舉年兩位昔日「票王」情歸何處?
  • 雙選舉年兩位昔日「票王」情歸何處?
  • 從「租務法」難產中應得到的幾個啟迪
  • 從「租務法」難產中應得到的幾個啟迪
  • 習主席關懷港澳居民 國民待遇一家親
  • 習主席關懷港澳居民 國民待遇一家親
  • 「智城合約」基於國家安全可以豁免公開競投
  • 「智城合約」基於國家安全可以豁免公開競投
  • 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換屆將會出現新氣象
  • 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換屆將會出現新氣象
  • 智慧城市有助提高效率品質宜做好宣導工作
  • 智慧城市有助提高效率品質宜做好宣導工作

從傅自應頻密接觸教會學校說開去

2020-10-26 04:53
  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將於今日在北京開幕。身為中央候補委員的澳門中聯辦主任傅自應、副主任嚴植嬋,將會出席會議。而傅自應在赴京出席會議之前,一連多天連續而且密集地走訪或會見各個社團的負責人,或是與之舉行座談會,可能是要為配合全會在審議《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零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有關澳門特區積極發揮自身優勢,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主動對接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建設,在新時代擔當助力國家全面開放新角色的部份內容,向全會匯報及提出建議,以供作為中國共產黨最高領導機關的全會定調。
  在傅自應的系列走訪或會見活動中,有一項是帶有創造性的,就是連續走訪或會見了多個天主教會團體尤其是教育機構。由此可見,傅自應的作風頗為務實細緻,並不滿足於熱熱鬧鬧的形式活動,更注重於紮紮實實的深入調查研究。尤其是雷厲風行、身體力行地貫徹執行習近平主席關於青年工作的指示,極為重視對青少年的愛國愛澳教育,力圖做到全方位、無盲區、去死角,既全面推進,也滲透到每一個角落,「一個也不能少」。
  實際上,習近平主席多次指示澳門特區,要繼續面向未來,加強青少年教育培養。要實現愛國愛澳光榮傳統代代相傳,保證「一國兩制」事業後繼有人,就要加強對青少年的教育培養。而傅自應在今次系列走訪活動中,在與澳門基礎教育學校代表座談交流,調研基礎教育教師隊伍建設有關情況時則指出,澳門「一國兩制」之所以成功,是因為澳門的教育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愛國愛澳力量不斷鞏固和壯大。教育是社會進步、社會穩定的基礎,對澳門的繁榮發展功不可沒。澳門要解決中長期發展問題,人才是關鍵之一,培養高素質人才就必須依靠教育,而教師是教育的核心和關鍵。「十四五」期間要著力建設德才兼備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保持正確前進方向,不斷提升教育質量,培育更多愛國愛澳人才,為澳門「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積極貢獻力量。
  而著力建設德才兼備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培育更多愛國愛澳人才,應當說全面性的,不能有任何的「盲區」、「死角」。實際上,表面上看,澳門的愛國愛澳教育確實是做的不錯,這也是澳門特區成功踐行「一國兩制」的成績之一。但無可諱言,仍然存在著某些不足之處,就是有點偏重於傳統愛國學校,因而在此前以來,在教師節活動時,往往是行政長官出席傳統愛國學校團體舉辦的活動,而教會學校團體舉辦的活動,則是由社會文化司司長出席,未能「一碗水端平」。這種「錦上添花」重於「雪中送炭」的取態,並不利於「畫出最大同心圓」,尤其是將可能的消極因素轉化為積極因素。
  對此,筆者曾有過分析。由於歷史的原因,在過去澳門有「紅底學校」和「藍底學校」之分。其中由愛國社團創辦的學校,被稱為「紅底學校」,由天主教會創辦的學校,叫「藍底學校」。「藍底學校」的高中畢業生,除了家庭富裕者出外留學或到香港就讀的之外,更多的清貧生是到台灣就讀。這除了是意識形態相近,及台灣當局給予僑生優惠待遇的原因之外,也是因為「藍底學校」的教師,大多是在台灣地區的師範大學畢業。某些「藍底學校」為了讓其學生更順利考取台灣地區的大學,因而採用了台灣地區的高中教材,以利於相銜接。由此,澳門的愛國社團,就曾在某「藍底學校」的牆外張貼大字報,並進行遊行抗議。
  「藍底學校」的不少上了年齡的教師,雖然其師範學歷是在台灣地區的師範大學取得,但由於年齡經歷見識及生活負擔等問題,比較老成穩重。更重要的是,他們當年在台灣求學時,是國民黨執政,雖然價值觀是「三民主義」,但「一個中國」的觀念根深蒂固。而且,在澳門回歸後,他們的待遇和生活水平以至社會地位,都比回歸前好得多,可以說是享受到回歸及「一國兩制」的好處,對澳門特區的現狀,即使是仍然有不夠滿意之處,但應是可以接受,甚至會有獲得感和幸福感。
  而「藍底學校」中的青年教師,在他們到台灣地區修讀師範學位,或澳門的高中畢業生赴台就讀時,台灣地區的政治生態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民進黨兩度執政,「小英青年軍」入侵校園,「深綠」教授在課堂內外大放厥詞,並引導學生參加民進黨或其外圍團體的「太陽花學運」、「野草莓學運」等的活動,澳門學生也就不同程度地受到影響,崇拜民進黨的各種意識形態,或是西方的「普世價值觀」,甚至個別人還學習到組織和指揮街頭群體活動的「技巧」。而他們在畢業返澳就業後,面臨到「上樓難」等許多實際問題,結合到在台灣地區接受的意識形態教育,就難免會對社會產生諸多怨懟。這也是前些時,當在台灣大學政治系修讀歸來的蘇嘉豪發動「撤回」群體活動時,有那麼多包括青年教師在內地青年人參加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在自媒體或社交工具上發表「黃論」者,也是以教會學校及台灣地區接受教育者為多。
  本來,按照「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澳門居民享有言論自由,因而發表不同意見並不是問題,反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凸顯「一國兩制」的優越性。但有些「黃論」卻是踩踏到「一國」的「紅線」,甚至支持台灣當局是「獨立主權實體」,就超越言論自由的界限了。
  教師是「靈魂工程師」,亦即塑造學生的價值觀的重要「操手」。學生的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除了是受到社會氛圍及家庭教育的影響之外,教師的教育響是最重要的。看今日的香港,「黃師」對學生的荼毒,就成了某些青少年參與暴力抗爭活動的催化劑。這個教訓,極為深刻。這就需要對教師進行愛國愛澳的教育,尤其是對「藍底學校」的教師,更需下大苦功。
  近年來在澳門特區政府及教育部門的努力下,澳門中聯辦也邀請教會學校的教師到內地參訪,情況有了很大的改變。因而傅自應此次在走訪教會學校時,就贊同這些學校的教育理念和發展定位,肯定這些學校的師生通過升旗儀式體現對國家的深深愛意,並寄語全體師生:熱愛祖國,熱愛世界;修身立德,增長才幹;銘記歷史,面向未來。希望同學們牢記中國人苦苦追尋繁榮富強的歷史,為未來回饋社會、建設澳門、報效國家貢獻力量。
  傅自應此舉,證明了中聯辦對愛國愛澳教育的工作,又更深入了一步,並開創了新形式,有利於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