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專題故事
  • 要聞
  • 體育
  • 娛樂
  • 產經
  • 即時新聞
  • 澳聞
  • 中國
  • 國際
  • 生活
新聞
  • 議員斥搭的士難過搭飛機 羅司反駁:改善有目共睹
  • 益隆炮竹廠土地置換調查報告出籠 廉署捅破驚天 土地煉金案
  • 化解爭端 要對話不要對抗 南海仲裁並非終點
  • 南海仲裁 九段線被判無效 中方:非法裁決 絕不接受
  • 腰斬、手折、切割 辣手摧樹180株 殺樹狂徒造孽「綠色慘劇」
  • 一年停電13次玩殘舊區 居民一味反對建變電站慘過「撲水」
  • 新土地法激起萬丈浪 發展商細說南灣湖 千億大計的前世今生
  • 南灣湖收地前夕 當局再辦研討會 如何解讀新土地法勢掀論戰
  • 點火割脈雙料自殺 六旬男尋死原因離奇
  • 女生陪上樓取錢包誤墮「魔窟」 同班男同學竟是大色魔
  • 港珠澳大橋合龍成功 史上最長 「巨龍」現真身
  • 南灣湖CD區收地無可逆轉 官司勢難免 寶地徒養蚊
  • 千九經屋首批家團昨揀樓 快盈大廈三房單位最搶手
  • 英國退出 與歐盟43年緣盡 歐27國領袖聚首急商對策
  • 學者憂歐盟強硬回擊英國 在英升學澳生或淪「炮灰」
  • 司機疑轉彎「攞位太盡」 40 呎長貨櫃鎖路斷車流
  • 內地扒手集團本澳肆虐 卿本佳人 12歲女為何作賊?
  • 此「城」延續興衰之秋也 專家教路 創意救未來
  • 中央屠宰調查小學雞答案滿天飛 活雞勢成絕響 只差時間表
  • 巴士站違泊 一個月勸6,700次 論者:加大天眼執法 勝無謂口水

還富於民共享經濟成果 關懷社群增進民生福祉

2015-12-15 07:00

行政長官崔世安一直關心並大力扶持本地中小企發展,明年繼續實施稅費減免及退還措施。(新聞局圖片)  

特區政府重視建立長效社會保障體系,為所有年滿18歲居民開立「公積金個人賬戶」,每年撥款構建「中央公積金制度」。(互聯網圖片)  

得益於特區政府積極改善各項民生福利政策,令居民可以享受到優質舒適的生活方式。(互聯網圖片)  

隨著「萬九公屋」相繼落成,特區政府加緊完善公屋配套措施,打造溫馨歡樂生活環境。(資料圖片)  

新城A區建設正有序進行,日後區內28,000個公屋單位落成,有望緩解市民住屋需求「燃眉之急」。(資料圖片)  

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了解青洲公屋發展狀況,關注居民住屋訴求。(新聞局圖片)  

回歸以來規模最大的聯合救援演習「火星行動」今年順利舉行,令本澳醫療系統應對和救援能力全面提升。(新聞局圖片)  

 
天地浩浩,百姓為大;萬事悠悠,民生最重。回歸後,歷屆特區政府一直把民生事務放在施政優先位置,在公共財政允許下,每年都與廣大居民分享經濟成果,以各種方式「還富於民」。近年,在行政長官崔世安領導下,特區政府更注重建立符合澳門特點及與澳門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使年老,殘疾、失業及患病等基層居民和弱勢群體得到有效保障,從而令政府惠民政策更加高效公平。

澳門回歸前,經濟發展停滯不前,民生福利少之又少,但澳門回歸以來,特區經濟增長提速、庫房充盈後,政府亦逐步加大對市民民生福利的投入,除令外界最為艷羨的人人有錢派之外,政府亦推出多種福利津貼和惠民措施,令澳門民生福利水平有較大的提高,領先周邊地區,處於世界中上游。

雖然澳門經濟自去年年中開始進入調整期,但特區政府明年各項惠民措施不減反增,而且對弱勢社群尤為關注。行政長官崔世安在上月發布《2016財政年度施政報告》,開篇就提出「持續提升民生素質」的施政重點,並公布現金分享計劃、調升養老金等多項民生福利政策(見附表),所有經濟補貼及成果分享涉及政府支出約117.07億元(澳門元,下同)。《施政報告》同時宣布明年將繼續實施稅費減免及退還措施,少收稅費約24.28億元。

政府落實長效社保體系

與「派錢」、「減稅」等短中期民生福利相比,特區政府更重視建立長效社會保障體系。明年度《施政報告》提出以「多點支撑、多重覆蓋」模式,加快社會保障體系長效機制的建設,具體措施包括積極推動雙層式社會保障制度的建設;「非強制性中央公積金制度」明年進入立法程序;特區政府履行2013至2016年向社保基金合共注資370億元的承諾等,充分顯示政府落實社會保障長效機制的決心。

近年本澳民生範疇包括教育、衛生、社會保障、房屋、公共治安、經濟服務等方面的支出佔財政總開支約七成,比重相當高,體現特區政府「以民為本」的施政理念,亦反映出《2016年度施政報告》提出的各類長效機制正在持續落實。面對未來不斷變化和發展的形勢,繼續在財政上支持各項民生保障制度,促進整體社會可持續發展,是政府面臨的最重要議題之一。

打擊非法霸地 回收閒置地 優先建公屋回應市民訴求

回歸以來,澳門經濟飛速發展,帶動房地產市場同步上漲,加上人口持續增加,令樓價增長迅速,住屋問題逐漸顯現。特區政府清楚認識到,土地不足是澳門房屋問題的根源,因此,行政長官崔世安在《2016年度施政報告》中強調,政府會設法增加公屋的用地儲備,過去一年,政府已宣告22幅批給土地未如期發展,批給失效政府要收回,還有一批個案仍在進行分析當中,未來成功收回的閒置土地,將優先用作興建公屋。同時,當局將持續打擊和清遷非法霸佔特區政府土地的行為。

行政長官崔世安在《施政報告》中指出,截至今年年底,「萬九公屋」項目將完成的單位超過17,000個,其餘1,507個單位將進入建築的最後階段。此外,特區政府明年將繼續興建4,100多個新公共房屋單位,加上合理規劃新城填海工程進度,預計新城A區可提供約28,000個公屋單位。

安居樂業是每一個澳門人嚮往的生活,但澳門的公共房屋發展仍面臨不少困難,這些困撓正阻礙著澳門公共房屋的未來發展,只有各界同心協力,迎難而上,才有利於我們對未來公共房屋發展確立更明確的路向。

革新醫療管理提升服務水平 打造醫療體系「光輝五年」

醫療改革是特區政府施政的「重中之重」,目標之一是解決「看病難」問題。第四屆政府履新後,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誓言打造一個「光輝五年」醫療體系,推出手機應用程式和查詢熱線等嶄新服務措施,方便市民選擇合適就診地點;延長仁伯爵綜合醫院四個專科,以及兩間衛生中心的服務時間;完善醫院與衛生中心的初診分流和雙向轉診管理等,經過一年實踐,取得明顯成效。

譚俊榮在立法會簡報過去一年工作時指出,今年1至10月仁伯爵綜合醫院急診的整體輪候時間較去年同期大大縮減; 今年8至10月期間,有七間衛生中心在晚上時段總服務人次是去年同期的1.5倍。今年,透過跨部門合作,舉行回歸以來最大規模的特大事故災難聯合救援演習「火星行動」,全面提升本澳醫療系統應對和救援能力。全力落實醫療專業人員增聘工作,今年除按計劃全數完成招聘529名醫護人員外,還增聘額外62名,總共591名醫護人員相繼入職。

近年澳門老齡化趨勢加劇,令醫療系統面臨巨大挑戰。特區政府在《2016年度施政報告》提出,通過恆常性的醫療聽證制度和績效評估機制,促進醫院專科的重點發展;通過成立醫療專責委員會引入各類醫療人員註冊制度,提升醫療服務水平。同時,離島醫療綜合體、路環石排灣衛生中心等醫療設施正緊張有序興建,未來可增加服務供給。

落實整體交通運輸政策 多管齊下打造宜居城市

交通問題近年愈來愈困擾本澳居民,特區政府去年針對巴士、的士等公共交通進行大量工作,全力改善市民交通出行環境,加上輕軌氹仔段車廠上蓋工程順利解約,相關工程有望在稍後重新招標重啟,使特區政府提出的整體交通運輸政策得以穩步推進。

今年9月,政府合共完成兩間巴士公司的批給合同磋商,要求巴士公司按照批給合同的規定運營改善服務;今年5月,政府與各家博企達成共識,改由蓮花口岸接送旗下外僱到澳門路氹城,使關閘一帶旅遊車及發財車運載情況得以改善。針對市民「打的難」問題,今年1至9月,治安警察局聯同交通事務局開展打擊的士違規行動,合共檢控的士違規個案4,050宗,比去年全年檢控數字多1.5倍;另檢控「白牌車」非法載客290宗,比去年同期增逾一倍。

特區政府承諾明年積極完善及擴展巴士路線網絡,媽閣至林茂塘時限性公交專道試行計劃將於明年開展。《2016年度施政報告》建議提高機動車輛稅,同時修訂相關法律法規,縮短在用車輛檢驗年期,並制定在用車尾氣排放標準及管制安排。

輕軌是澳門陸路整體交通運輸政策中最重要的一環,亦是解決城市交通亂局的關鍵。特區政府上月與輕軌車廠上蓋工程承建商達成和解協議,意味特區政府明年可重新招標興建,加上媽閣交通樞紐今年順利動工、氹仔線全部車站明年陸續建成、北段沿海走線獲社會支持,令輕軌各項工程有序推進,從而促進特區政府所提出的整體交通運輸政策穩步落實。

施政惠民成效有目共睹 各界勉勵政府堅韌進取

民生政策涵蓋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對於特區政府過去一年在民生範疇的施政成績,時事評論員蘇文欣表示,雖然過去一年本澳經濟下調,但政府延續各項民生福利,包括現金分享、對弱勢家庭的經濟援助及殘疾津貼等,令基層市民生活得到有效保障,此舉值得表揚。

房屋政策方面,街總房屋關注小組召集人梁桂萍認為,政府過去一年在房屋政策表現出較務實作風,如提出修訂《社會房屋法律制度》,建議設立富戶退場機制;同時修訂《經濟房屋法》申請表的審批程序改為「先初審、後抽籤、再實質審查」,讓真正有需要的市民上樓,但她提醒,現時公屋供應仍遠遠未滿足市民需求,期望當局敦促在建的公屋盡快落成。

至於交通出行問題,交通諮詢委員會委員高冠鵬稱,政府過去一年在控制車輛、展開第四條跨海通道論證,以及鼓勵使用環保車等各方面工作中,部分已經做到,但仍需加大力度執行。他形容,看到政府有魄力去改善交通問題,但本澳交通問題根源之一是道路資源太少,建議當局堅持將改善公交和控車同步進行,還要加強向市民宣傳凝聚共識。

INFO

力報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