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專題故事
  • 要聞
  • 體育
  • 娛樂
  • 產經
  • 即時新聞
  • 澳聞
  • 中國
  • 國際
  • 生活
新聞
  • 議員斥搭的士難過搭飛機 羅司反駁:改善有目共睹
  • 益隆炮竹廠土地置換調查報告出籠 廉署捅破驚天 土地煉金案
  • 化解爭端 要對話不要對抗 南海仲裁並非終點
  • 南海仲裁 九段線被判無效 中方:非法裁決 絕不接受
  • 腰斬、手折、切割 辣手摧樹180株 殺樹狂徒造孽「綠色慘劇」
  • 一年停電13次玩殘舊區 居民一味反對建變電站慘過「撲水」
  • 新土地法激起萬丈浪 發展商細說南灣湖 千億大計的前世今生
  • 南灣湖收地前夕 當局再辦研討會 如何解讀新土地法勢掀論戰
  • 點火割脈雙料自殺 六旬男尋死原因離奇
  • 女生陪上樓取錢包誤墮「魔窟」 同班男同學竟是大色魔
  • 港珠澳大橋合龍成功 史上最長 「巨龍」現真身
  • 南灣湖CD區收地無可逆轉 官司勢難免 寶地徒養蚊
  • 千九經屋首批家團昨揀樓 快盈大廈三房單位最搶手
  • 英國退出 與歐盟43年緣盡 歐27國領袖聚首急商對策
  • 學者憂歐盟強硬回擊英國 在英升學澳生或淪「炮灰」
  • 司機疑轉彎「攞位太盡」 40 呎長貨櫃鎖路斷車流
  • 內地扒手集團本澳肆虐 卿本佳人 12歲女為何作賊?
  • 此「城」延續興衰之秋也 專家教路 創意救未來
  • 中央屠宰調查小學雞答案滿天飛 活雞勢成絕響 只差時間表
  • 巴士站違泊 一個月勸6,700次 論者:加大天眼執法 勝無謂口水

永恆的人間煉獄 切爾諾貝爾核災30載

2016-04-26 14:13

切爾諾貝爾附近的小鎮普里皮亞季,在核災難後成為世界聞名的鬼城。(美聯社圖片)  

 

 

普里皮亞季街道被樹木佔領,廢棄建築物被植物掩蓋。(互聯網圖片) 切爾諾貝爾隔離區成為瀕危動物野馬的樂園。(法新社圖片)  

受核輻射而患上腦癌的兒童。(CFP圖片) 受核輻射而患多種癌症的當地男子塞爾吉。(CFP圖片) 第一批前往當地參與救援的士兵,幾乎全部犧牲。(CFP圖片) 事故後,當地出現「變異牛」。(CFP圖片)  

發生爆炸後,前蘇聯士兵付出生命,在四號機組核廢料上蓋成巨型石棺(左),阻絕核污染。如今石棺30年限期將至,歐盟出資十億歐元,即將打造完成一座新石棺(右)。(CFP圖片)
30年前的今日,1986年4月26日凌晨,前蘇聯屬地烏克蘭境內的切爾諾貝爾核電廠發生爆炸,一座曾經繁榮的東歐小鎮變成從此再無人煙,甚至令人聞風喪膽的人間煉獄。攜帶無數強烈放射物質的核污染雲成為塗炭生靈的隱形殺手,奪走東歐近十萬無辜百姓生命。全球各地民眾通過各種新聞媒體、大量紀錄片,目睹了核災難後當地滿目瘡痍、民不聊生的悲慘場面,數千萬人心中從此種下了對核電核能難以根除的惶惑與恐懼。30年後的今天,切爾諾貝爾不再是毫無生命跡象的死亡荒原,難以割斷鄉愁的老人重返故居,各種野生動物則成為了這裡新的主人。但切爾諾貝爾主城區內那滿地破敗的斷壁殘垣,荒涼寂靜的城市街道,仍在時刻提醒著人們:即使在急需解決氣候變化及環境污染等問題的緊迫時刻,各國政府仍須用最謹慎的態度,合理、安全地開發利用核能源。

切爾諾貝爾小城自從30年前的核災難後廢置至今,大片荒草把原本老舊的建築物覆蓋,一切彷彿停留在事故發生時的1986年。雖然這片區域仍被「綠色和平」等組織認為是高度污染地區,有專家指出,這個隔離區20,000年後都不適宜安全居住,仍有數百名當地人難離故土,重新把家安在隔離區內。

切爾諾貝爾至今仍居住著大約3,000人,當中很多人繼續在廢棄的核電廠工作。據美聯社報道,30年前發生爆炸四號機組,被當局用石棺封閉起來,但核電廠剩餘的三個機組仍舊運行至2000年12月,之後便開始進行漫長的拆解工作。

據美聯社報道,儘管當局警告稱,地表之下的污染威脅仍然存在,但烏克蘭多年來經濟不振,這些居民迫於生計,仍堅持自己種菜、養牛,甚至去附近森林裡採摘蘑菇。對於他們來說,切爾諾貝爾是永遠的家園。

大自然接管 鬼城重現生機

在距離切爾諾貝爾核電站僅三公里的普里皮亞季,大約有50,000名居民,他們大多是年輕的核電廠員工及家屬。普里皮亞季原封不動地保留了核洩漏後的城鎮原貌,吸引不少遊客前來感受核災難留下的遺跡。

這些被稱為「鬼城」的切爾諾貝爾隔離區,大部分都已經荒蕪,街道上樹木叢生。大自然重新接管後,這裡已經變成了野生動物的天堂,包括野馬、麋鹿、海狸、貓頭鷹都在此繁衍,種類豐富。據當地政府統計,當地狼群的密度甚至比美國黃石國家公園還高。曾經的人間煉獄,已經漸漸恢復了生機。

倖存者的悲鳴

已故消防員瓦西里遺孀露德米拉:「在醫院的最後兩天,我抬起他的手臂,感覺骨頭晃來晃去,彷彿已和身體分離。他的肺和肝從嘴裡跑出來,他被自己的內臟嗆到。」

父親卡盧金:「我們把她放在門上,直到他們帶來一隻小棺材,很小,就像擺大洋娃娃的盒子。我要作證:我的女兒死於切爾諾貝爾核災,他們希望我們忘掉這件事。」

救援士兵:「我的一個朋友臨終前腫得像水桶,我的鄰居去開起重機,變得像黑炭一樣黑,整個人縮水,只好穿童裝。」

被派遣進隔離區射殺家畜的獵人:「大家都沒子彈了,沒辦法射死那隻小貴賓狗,20個人一天下來一顆子彈也不剩,一顆也沒有。」

新聞記者希曼斯基:「當地人會偷偷穿過軍方封鎖線回家,躲避直升機和軍車追捕,老一輩的人都說:這跟以前德國人入侵時沒兩樣。」

當地農婦:「切爾諾貝爾是最可怕的戰爭,地下、水裡、空中,你無處可躲。」(摘自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亞歷塞維奇著作《切爾諾貝爾的悲鳴》)

核電30載崎嶇風雨路

1986年4月25日晚,位於前蘇聯烏克蘭北部的切爾諾貝爾核電廠內,工作人員對四號機組進行停機檢查時,進行一連串錯誤操作,導致反應堆發生過熱。次日凌晨1時24分,四號機組劇烈爆炸,瞬間約有50噸核燃料化作煙塵進入大氣層,反應堆周圍爆發逾30場大火,歷時十多天才被撲滅。

當時蘇共領袖戈巴契夫領導的前蘇聯當局,在災難爆發後,竟以為只是「發生火災」,甚至還在前蘇聯各地大肆進行五一勞動節慶祝活動。一周後,輻射雲飄到瑞典,當局才如夢初醒,派遣士兵前往救援,但為時已晚。事故導致至少320萬人受到核輻射侵害,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境內多地受到嚴重污染,核污染程度相當於日本廣島核爆100倍之多。核災難發生三年後,前蘇聯解體,切爾諾貝爾事件被認為是最關鍵的導火索。

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認為前蘇聯當局在核電廠運作和監管存在嚴重疏忽,導致核災發生,例如反應堆頂部的建築材料竟是極易燃的瀝青。

30年來,切爾諾貝爾事件成為反核教科書中最重要的篇章,為核電建設帶來前所未有的障礙與挑戰。

2011年3月,日本外海由地震引發海嘯,導致福島第一核電廠發生洩漏事故,再度令反核聲浪甚囂塵上。但面對全球氣候變化、環境污染等嚴峻問題,核能已經成為煤、天然氣等最理想、最高效的替代清潔能源。

戒慎恐懼 重建核電信心

各國專家指出,核災難帶來的慘痛教訓,令核工業界及早建立嚴格的安全標準。如今全世界各地採用的二代或三代核電機組,具有較完備的科學技術,安全性極高。各地核電廠周遭民眾整年接受核電廠輻射量,以及核廢料貯存場的輻射量,都遠低於國際安全標準。

力報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