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專題故事
  • 要聞
  • 體育
  • 娛樂
  • 產經
  • 即時新聞
  • 澳聞
  • 中國
  • 國際
  • 生活
新聞
  • 議員斥搭的士難過搭飛機 羅司反駁:改善有目共睹
  • 益隆炮竹廠土地置換調查報告出籠 廉署捅破驚天 土地煉金案
  • 化解爭端 要對話不要對抗 南海仲裁並非終點
  • 南海仲裁 九段線被判無效 中方:非法裁決 絕不接受
  • 腰斬、手折、切割 辣手摧樹180株 殺樹狂徒造孽「綠色慘劇」
  • 一年停電13次玩殘舊區 居民一味反對建變電站慘過「撲水」
  • 新土地法激起萬丈浪 發展商細說南灣湖 千億大計的前世今生
  • 南灣湖收地前夕 當局再辦研討會 如何解讀新土地法勢掀論戰
  • 點火割脈雙料自殺 六旬男尋死原因離奇
  • 女生陪上樓取錢包誤墮「魔窟」 同班男同學竟是大色魔
  • 港珠澳大橋合龍成功 史上最長 「巨龍」現真身
  • 南灣湖CD區收地無可逆轉 官司勢難免 寶地徒養蚊
  • 千九經屋首批家團昨揀樓 快盈大廈三房單位最搶手
  • 英國退出 與歐盟43年緣盡 歐27國領袖聚首急商對策
  • 學者憂歐盟強硬回擊英國 在英升學澳生或淪「炮灰」
  • 司機疑轉彎「攞位太盡」 40 呎長貨櫃鎖路斷車流
  • 內地扒手集團本澳肆虐 卿本佳人 12歲女為何作賊?
  • 此「城」延續興衰之秋也 專家教路 創意救未來
  • 中央屠宰調查小學雞答案滿天飛 活雞勢成絕響 只差時間表
  • 巴士站違泊 一個月勸6,700次 論者:加大天眼執法 勝無謂口水

內外交困 腹背受敵 最後的「黎凡特獅王」

2016-05-20 15:41

巴沙爾夫婦2008年出訪法國巴黎。(CFP圖片)  

哈菲茲.阿薩德和子女合影,左一為幼年的巴塞爾,右一為巴沙爾。(互聯網圖片) 敘利亞民眾高舉印有哈菲茲、巴塞爾與巴沙爾頭像的旗幟遊行,表示對阿薩德家族的支持。(CFP圖片) 戰前的大馬士革。(CFP圖片)  

 

阿薩德政府軍對反對派控制區域反覆轟炸,實施「焦土政策」。(CFP圖片) 敘利亞反對派武裝獲得土耳其等國提供大批裝備。(CFP圖片) 臭名昭著的「沙哈比」民兵被指控對平民使用化學武器。(互聯網圖片)  

 

 

 

 

 


坐落在地中海東岸的敘利亞,位處連接西亞、東非及南歐的中東心臟地帶,是阿拉伯世界對外開放的門戶、抵禦外侮的要塞。雖然敘利亞卓越的地理位置令她成為歷史上各路兵家必爭之地,但兩千年來多次易主,再加上常年乾旱少雨、酷熱高溫的惡劣氣候條件,令這個最古老的人類文明發祥地一直飽受戰亂、貧窮之苦。直到敘利亞1970年迎來了靠軍人政變奪權的「平民暴君」哈菲茲.阿薩德,從此在阿薩德王朝的統治下,不但一度變成最富有的西亞國家之一,更在群雄環伺的中東成為領導阿拉伯世界走向復興的中堅力量。而如今的敘利亞,在戰火中殘敝凋零,曾經被稱為「中東不倒翁」的阿薩德王朝搖搖欲墜,恐怕命不久矣。

哈菲茲.阿薩德1930年出生於敘利亞西北部山村一個信仰伊斯蘭教什葉派分支阿拉維派的農民家庭。1960年代,哈菲茲進入軍校深造,成為一名空軍飛行員。他將姓氏由原本的「瓦赫什」改為「阿薩德」(意為雄獅),顯示他早就志存高遠,有意成就一番偉大事業。

1970年,哈菲茲藉著軍隊中阿拉維派同袍的幫助發動政變,並於次年成功當上敘利亞總統,開啟了「阿薩德王朝時代」。帶著復興阿拉伯世界的夢想,哈菲茲對外聯合各方力量、大力資助巴勒斯坦對抗以色列,對內展開敘利亞有史以來第一次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作為一個出身少數宗教派別的領袖,他對國內遜尼派異見人士採取鐵腕鎮壓,1980年敘利亞穆斯林兄弟會發動叛亂,他下令鐵血清剿,在叛軍盤踞的哈馬城進行屠城,至少10,000名居民死於政府軍槍口下。

哈菲茲膝下共有四子一女,長子巴塞爾是他最青睞的接班人,巴塞爾精通多國外語、與中東多國領袖私交甚篤,被當時敘利亞執政黨社會復興黨的文宣譽為「金色騎士」。

痛失愛子 巴沙爾上位

1994年,巴塞爾遭遇神秘車禍身亡。哈菲茲痛失愛子,急電正在英國倫敦讀醫科的次子巴沙爾回國。原本毫無政治野心的巴沙爾在父親的安排下進入霍姆斯軍事學院,並進入內閣學習治國理政。此時,大馬士革街邊海報上開始出現巴沙爾和巴塞爾並列的身影,很多海報上寫著:「巴塞爾,榜樣;巴沙爾,未來」。

2000年6月,哈菲茲突發心臟病離世。年僅34歲的巴沙爾正式「繼位」,成為總統。

開明新君 難解痼疾

巴沙爾在西方接受教育,太太更是一位出生於英國、就職於國際投資銀行的敘利亞移民,外界普遍期待他比父親更開明民主。巴沙爾成為總統後,不負眾望進行政治改革,首先允許「死敵」穆斯林兄弟會在敘利亞舉行政治集會,還下令從黎巴嫩撤出駐軍,並對英、法等國進行國事訪問,時任英國首相貝理雅甚至曾提議英女王授予巴沙爾榮譽爵士的頭銜。

2009年的敘利亞,人均收入追上中東富國約旦達到5,000美元,是南亞巴基斯坦的兩倍。敘利亞國內當時收容100萬巴勒斯坦難民及逾十萬伊拉克難民。但2010年一場史無前例的乾旱,再加上長久以來阿薩德家族壟斷經濟命脈、貪腐成風,遜尼派與什葉派世仇難解,為敘利亞國內局勢埋下計時炸彈。而敘利亞強力干涉巴以衝突,並與伊朗過從甚密,令阿薩德家族成為其他中東國家領袖乃至西方的眼中釘,亦為外國勢力日後介入敘利亞內戰留下伏筆。

天災 鎮暴 外力 敘利亞掀起「完美風暴」

2006年起,敘利亞遭遇連續四年的惡劣乾旱天氣,據美國《大西洋月刊》報道,2010年旱災已令至少80萬敘利亞農民失去生計,20萬人棄家出逃。當時聯合國發布報告稱,敘利亞2,400萬人口中,有300萬人陷入極度貧困,並預言旱災帶來的糧食危機,將為敘國社會帶來一場「完美風暴」,令敘利亞社會土崩瓦解。阿薩德政府應對危機不力,再加上敘國內長久以來的宗教、社會矛盾,以及中東掀起「阿拉伯之春」革命浪潮,終於讓這場風暴最終醞釀成形,並最終席捲全國,成為點燃內戰的導火線。

2011年3月15日,敘利亞達拉市民眾走上街頭,抗議政府未能及時對飢寒交迫的當地居民伸出援手。巴沙爾卻不知因何緣故,把這場抗議當成1982年穆兄會叛亂的翻版,在未與民眾對話的情況下,下令鎮壓。政府軍鎮壓手段暴烈,導致多名無辜平民死傷,民眾的怒火開始遍地蔓延,示威、暴動在敘國四處頻發。與阿薩德家族勢不兩立的遜尼派穆兄會,趁勢捲土重來,帶領眾多反對派成立「敘利亞全國委員會」,誓言推翻阿薩德家族的統治。

以父之名「 戰鬥至死」

此時的巴沙爾已不再是當年那個充滿理想、一心想要借鑑西方民主制度的青年,這一次,他試圖效仿父親當年的手段,將反抗和示威用最迅捷、最不計代價的方式鎮壓下去。他首先派遣軍隊中極少數、最可信賴的阿拉維派部隊, 進駐「暴動地區」。他還動用一直以來對阿薩德家族忠心耿耿的什葉派民兵部隊「沙比哈」(意為暴徒),鎮壓反對派武裝和抗議人士。美國媒體普遍認為,正是這支「沙比哈」武裝,在鎮壓過程中使用了國際禁用的沙林毒氣及鐵桶炸彈,造成眾多平民傷亡。

最為世界所詬病的是,巴沙爾為清剿反對派不惜採用焦土政策,用無止境的轟炸剷平城池,目的是令反對派只能奪取一座「死城」。

巴沙爾的鎮壓手段過於粗暴,被鎮壓的武裝多為遜尼派,令土耳其、沙特等遜尼派掌權的國家大為不滿,他們開始以各種方式介入敘利亞內戰。

和平前景凶多吉少

2011年帶領遜尼派士兵從敘利亞政府軍叛逃的上校阿薩德,受到土耳其的保護,並大量從沙特手中獲得武器裝備,他成立了一支「敘利亞自由軍」,成為對抗巴沙爾的主要軍事力量。美國更為「敘利亞自由軍」提供資助及軍事訓練。外國金主源源不絕的金援流入,令遜尼派武裝遍地開花,終於,在敘利亞1,000多個反對派武裝力量中,誕生出一支恐怖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

《大西洋月刊》指出,恐怖組織難以拔除,再加上敘利亞反對派勢力紛雜,內鬥頻頻,無法形成有代表性的談判團隊,令敘利亞和平前景凶多吉少,內戰恐怕十年內難以停火。

敘利亞內戰時間表

2011年3月
敘利亞多地民眾抗議政府扶貧不力,阿薩德政權獨裁專制,忽視民意,阿薩德出動軍警鎮壓,三天內100人在衝突中喪生。

2011年11月
上校阿薩德帶領部分士兵,從敘政府軍叛逃,成立「敘利亞自由軍」,獲得土耳其、沙特、美國的物資援助,成為抵抗政府軍的主要軍事力量。

2013年8月
美國指控敘利亞政府軍及民兵在大馬士革反對派控制區域使用沙林毒氣等化學武器,敘利亞政府則指控反對派才是罪魁禍首。

2014年6月
IS由敘利亞入侵伊拉克北部,在短時間內攻陷了伊北部大片地區,美、英等國稍後宣布對IS展開空襲。

2015年9月
俄羅斯宣布對IS展開空襲,但美國指俄空襲目標多為敘利亞反對派武裝據點,從此敘利亞政府從反對派及IS手中收復多處失地。

2016年1月
敘利亞和談在聯合國斡旋下,在瑞士日內瓦召開,但時至今日,和談已多次中斷,無任何實質進展。

力報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