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專題故事
  • 要聞
  • 體育
  • 娛樂
  • 產經
  • 即時新聞
  • 澳聞
  • 中國
  • 國際
  • 生活
新聞
  • 議員斥搭的士難過搭飛機 羅司反駁:改善有目共睹
  • 益隆炮竹廠土地置換調查報告出籠 廉署捅破驚天 土地煉金案
  • 化解爭端 要對話不要對抗 南海仲裁並非終點
  • 南海仲裁 九段線被判無效 中方:非法裁決 絕不接受
  • 腰斬、手折、切割 辣手摧樹180株 殺樹狂徒造孽「綠色慘劇」
  • 一年停電13次玩殘舊區 居民一味反對建變電站慘過「撲水」
  • 新土地法激起萬丈浪 發展商細說南灣湖 千億大計的前世今生
  • 南灣湖收地前夕 當局再辦研討會 如何解讀新土地法勢掀論戰
  • 點火割脈雙料自殺 六旬男尋死原因離奇
  • 女生陪上樓取錢包誤墮「魔窟」 同班男同學竟是大色魔
  • 港珠澳大橋合龍成功 史上最長 「巨龍」現真身
  • 南灣湖CD區收地無可逆轉 官司勢難免 寶地徒養蚊
  • 千九經屋首批家團昨揀樓 快盈大廈三房單位最搶手
  • 英國退出 與歐盟43年緣盡 歐27國領袖聚首急商對策
  • 學者憂歐盟強硬回擊英國 在英升學澳生或淪「炮灰」
  • 司機疑轉彎「攞位太盡」 40 呎長貨櫃鎖路斷車流
  • 內地扒手集團本澳肆虐 卿本佳人 12歲女為何作賊?
  • 此「城」延續興衰之秋也 專家教路 創意救未來
  • 中央屠宰調查小學雞答案滿天飛 活雞勢成絕響 只差時間表
  • 巴士站違泊 一個月勸6,700次 論者:加大天眼執法 勝無謂口水

敘國穆斯林同室操戈 教派宿怨?權力紛爭?

2016-06-03 17:20

 

敘利亞總統阿薩德(中)早前前往什葉派清真寺禮拜。(CFP圖片) 沙特皇室在遜尼派清真寺參加禮拜。(互聯網圖片)  

沙特金援敘利亞內部遜尼派武裝,希冀推翻阿薩德政府。(互聯網圖片)  

遜尼派教徒和什葉派教徒去年在伊拉克、巴林等地舉行共同禮拜活動,希望推動教派和解。(CFP圖片)  

保守伊斯蘭主義旗幟  

波斯卡扎爾王朝旗幟  

阿富汗遜尼派婦女  

伊朗什葉派婦女  

麥加  

納傑夫  

沙特婦女  

敘利亞青年在酒吧  

 

曠惠明來自黎巴嫩東部小鎮安賈爾,那裡距離敘利亞邊境僅五公里。(互聯網圖片)  

敘利亞六年前內戰打響,有大約100萬難民湧入黎巴嫩。(互聯網圖片)  


「我們拿起槍作戰,是為了要打敗那些(遜尼派)極端分子。他們如果當權,會逼迫我們的妻女戴面紗,關閉我們的酒鋪……最終他們會殺死所有阿拉維派人士。」一名支持敘利亞政府的民兵2012年接受英國《獨立報》採訪時,如此解釋他們參與內戰、支持阿薩德政府的動機。在主流媒體打造的語境中,敘利亞內戰和大多數中東其他地區衝突一樣,歸根結底是一場伊斯蘭教派紛爭,對戰的雙方正是代表極少數伊斯蘭教什葉派分支阿拉維派的阿薩德政府和代表大多數敘利亞人民的遜尼派武裝,而內戰爆發的原因正是遜尼派及什葉派之間綿延數千年、「水火不相容」的歷史宿怨。

遜尼派與什葉派之爭,被稱為伊斯蘭教派內部最古老的鬥爭。由於遜尼派人口眾多,什葉派一貫被視作異端,長久以來在大多數穆斯林國家深受排擠和壓迫,只能退居一隅,在山林中依靠農耕放牧為生。在敘利亞的什葉派分支阿拉維派更是如此,阿拉維派因信奉神秘主義,不遵從伊斯蘭教正統的清規戒律,被很多遜尼派人士視為邪教。在20世紀以前,儘管遜尼派和什葉派也曾發生過幾次武裝衝突,但教派間的差異和紛爭絕非伊斯蘭世界的核心問題。這種情況在20世紀初發生轉變。

1920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統治阿拉伯世界的奧圖曼帝國瓦解,法國和英國將阿拉伯版圖一分為二,法國接管敘利亞和黎巴嫩。在敘利亞,從前佔據統治地位的遜尼派追求獨立建國的民族主義風潮,令法國大為頭痛,他們採用「分而治之」(divide-and-rule)管理模式,大力扶持少數派勢力,希望他們能與遜尼派抗衡。 阿拉維派趁勢迅速崛起,包括敘利亞前總統哈菲茲.阿薩德在內的大批阿拉維派青年,透過參軍入伍,逐漸掌控國家實權。 最終,阿薩德在1963年發動政變,令敘利亞成功變天,成為唯一一個由少數宗教派別掌權的中東國家。

「阿拉維也反阿薩德」

老阿薩德及他的兒子、繼任者巴沙爾,在敘利亞奉行威權統治,但二人都認為促進宗教融合有利於政府施政。哈菲茲及巴沙爾不僅都娶遜尼派妻子,頻繁去遜尼派清真寺朝拜,還大力提拔遜尼派政治親信。直至2010年美國在幕後主導的「阿拉伯之春」浪潮興起之前,敘利亞國內並未出現任何教派衝突。和許多中東國家一樣,在敘利亞官民之間的緊張關係更多反映出特權階級與受壓迫民眾之間的矛盾及地緣政治角力,而絕非神學上的差異。

英國《獨立報》記者早前深入敘利亞戰區,見到一些支持阿薩德政府的遜尼派民兵武裝,也遇過不少反阿薩德的阿拉維派民眾,當中有人表示,阿薩德家族貪腐,令不少阿拉維派人士也反對阿薩德,他們都參與了反政府示威。

以宗教之名 沙伊爭霸

美國《大西洋月刊》報道,著名美國中東學者威睿(Frederic Wehrey)今年1月受訪時指出,教派衝突被媒體過於放大,在社交網絡上成為持續發酵的話題,但這並不是敘利亞發生內戰的主要原因,真正的禍根在於遜尼派的領袖沙特與什葉派大國伊朗執迷於爭奪伊斯蘭世界霸權。伊朗在革命後,致力於向伊斯蘭世界輸出革命,試圖推翻沙特皇權在美國支持下確立的領導地位,沙特利用教派矛盾,在伊斯蘭世界製造反伊朗語境,並同時金援所有反什葉派武裝。

美國喬治城大學教授亨特亦發表文章稱,伊斯蘭教內部的教派紛爭,比起基督教曾綿延數百年的暴力衝突而言,並不算嚴重,但歐洲在無外部干預的環境中達成教派和解,最終走向共同繁榮。而中東地區民眾雖心懷和諧共生的理想,卻無奈要面對美國、俄羅斯、沙特、伊朗等國利用教派紛爭,達到擴充各自私利的現狀。

紛爭根源

遜尼派
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公元632年逝世後,哈里發(繼承人)問題導致伊斯蘭內部分裂,遜尼派先後推選伯克爾、歐麥爾、奧斯曼為哈里發。遜尼派以伊斯蘭教正統自居,「遜尼」意為「遵循傳統者」,傳統指穆罕默德所言、所為。

什葉派
什葉派主張穆罕默德的堂弟暨女婿阿里及其直系後裔才是先知的合法繼承人。阿里及其子侯賽因先後被遜尼派殺害,種下兩派之間長達1,400年的恩怨。什葉派名稱來源於阿拉伯語「Shi'at Ali」,意為阿里的追隨者。

對聖訓的詮釋

遜尼派
聖訓即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行錄。 遜尼派強調聖訓第一優先,以《古蘭經》為立法的主要根據,並主張《聖訓實錄》地位僅次於《古蘭經》,並認為信徒能直接與真主溝通,而不需要仲介者。

什葉派
什葉派強調《古蘭經》含有隱義, 只有伊瑪目(教長)才是能傳遞《古蘭經》隱義的政教領袖。什葉派還規定信徒必須追隨一位宗教學者,令高級宗教學者在什葉派國家具有巨大社會影響力。

朝聖及聖地

遜尼派
遜尼派每天祈禱禮拜五次﹕黎明、中午、下午、日落和晚禱。聖地包括沙特麥加、麥迪那。每年不少什葉派教徒前往麥加朝聖。去年有數百名伊朗什葉派教徒在麥加朝聖時,遭遇踩踏事故身亡,令沙特與伊朗的緊張關係升級。

什葉派
什葉派穆斯林只祈禱三次,早晨,中午和日落。聖地包括伊拉克納傑夫、卡爾巴拉,以及伊朗的馬什哈德。什葉派追求殉道,在什葉派最重要的阿舒拉節上,信徒會舉行自殘儀式,被遜尼派視為異端。

勢力版圖分布

遜尼派
目前全球有超過15億穆斯林是遜尼派,約佔全球穆斯林的90%,教徒主要在埃及、約旦和沙特等國。被視為遜尼派「宗主國」的沙特,大力推行極端保守的薩拉菲派教義,反對伊斯蘭國家世俗化。大多數極端組織,包括阿蓋達、伊斯蘭國(IS)都宣稱信奉遜尼派。

什葉派
什葉派佔約穆斯林人口10%,全球約有1.54億至兩億人。教徒主要在伊朗、伊拉克、巴林、亞塞拜然和也門等,伊朗為什葉派集團核心。什葉派較少推行極端保守主義,伊朗主流宗教勢力雖屬保守派,但近幾次國會選舉進步勢力都收穫不少,當地婦女普遍比沙特婦女享有更多權利。

黎巴嫩人看敘利亞 「我們看不見希望」

有一臉濃密鬍鬚的曠惠明(HampigKhoshian)(下圖)在廣州常會被認作阿拉伯人。曠惠明確實來自中東,但他並不是阿拉伯人,而是一名生長在敘利亞鄰國黎巴嫩的亞美尼亞人,德國留學,移民法國,如今工作生活在廣州。他和許多來自中東的移民一樣,無法用單一的標準界定自己的多元身份。曠惠明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他既是基督徒,亞美尼亞人,法國人,也是黎巴嫩人,中東人,還是一名在廣州打拼的外籍打工仔。

曠惠明的家鄉是黎巴嫩東部、靠近敘利亞邊境的小鎮安賈爾,那裡長期以來居住著不少亞美尼亞人,如今他的父母還住在安賈爾。曠惠明小時候曾在一所阿拉伯學校就讀,很多朋友都是穆斯林,有遜尼派,也有什葉派。長大後,他也會和穆斯林朋友一起去酒吧、劇院。曠惠明說,朋友間討論的不論是日常瑣事還是國家大事,都很少和宗教有關。美國研究機構Pew Research Center 2006年曾發表報告稱,黎巴嫩和敘利亞是整個中東最多元、包容的社會,黎巴嫩穆斯林對極端思想最為排斥,當地基督徒對穆斯林看法也很正面。

「奧巴馬為何不干預沙特」

曠惠明回憶起小時候曾多次前往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他說黎巴嫩人從前常往返於兩國之間,去敘利亞做生意或是度假,在內戰前,敘利亞經濟繁榮,社會穩定,為黎巴嫩提供不少援助,令阿薩德政府在大多數黎巴嫩人心中形象很好。 如今敘利亞內戰為總人口約500萬的黎巴嫩, 帶來100萬難民,也令黎巴嫩對外貿易額、GDP增長大幅下跌。難民增多,失業率高企,令黎巴嫩青年紛紛逃往國外,尋找謀生的機會。曠惠明說,如今他的弟弟、朋友都離開中東,漂泊在世界各地,只為了能有份可以養家糊口的工作。

儘管敘利亞曾軍事佔領黎巴嫩長達30年,還大力金援被以色列和美國視為恐怖組織的真主黨,但在曠惠明看來,黎巴嫩人對敘利亞和真主黨鮮有怨言,真主黨亦從來未排斥其他少數族群,反倒是美國,為了自身的戰略利益,「不公平地對待」中東國家,「在沙特,基督徒不能擁有自己的教堂,奧巴馬(美國總統)也不會批評沙特的人權狀況,更不用說干預其內政,只是因為(沙特)是美國的盟友。」

說到黎巴嫩和中東的未來,曠惠明的神色變得憂傷,「太多人想要染指中東,他們利用伊斯蘭教派紛爭煽動族群仇恨,令大家失去和解的意願。對未來,我們看不到一點希望。」

力報新聞



關注CyberCTM